导航菜单

正原电气学院: 重赋企业的职教属性【浙江工人日报】

来源: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:记者杜成敏 通讯员赵远远 发布时间:2017-10-20 点击次数:395560

1.jpg


        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,因为它源于企业,最后更是为了企业。因此,发挥“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”,本质上是企业职业教育功能的回归。

  目前,校企合作中院校“一头热”的现象普遍存在。“合而不作”的关键因素是企业需打破原有纯粹以生产为主的机制,接纳、适应职业教育。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的产学研共同体——正原电气学院,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探索,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主体,并且实现了多方共赢,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。

  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模式变革

  几年前,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源参观一家校企合作学校的实训室,愕然发现学生在用行业早已淘汰的设备进行实训,他苦笑,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,企业是不会要的。”

  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,最前沿的技术设备肯定是在企业,让学校每年进行设备更新换代,显然是不现实的,因此,学校教学常常滞后于行业的发展。”尤源说,“每年我们都不得不对新招收的毕业生进行重新培训,一年之后才让他们上岗。”

  学校教育如何才能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互衔接?2013年,在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下,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佳利电子合作,在企业内组建了正原电气学院,由市职教资金、学校、企业三方共同投入478万元建设教学场所。此举,将学生的部分实训场地从学校搬到了企业一线。

  “这是一种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模式变革,三方资金的投入让企业能够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,而学校得到的不仅是共享企业的资源,还有设备维护、实训教师、场地建设等成本的降低,而且教学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。”尤源深有感触地说。

  在此基础上,佳利电子还建设了专为学生实训设立的三条生产线,产生100多个“具有生产功能的专用教学岗位”。同时对培训车间、中试车间、研发测试中心三大车间进行了改造,分别适应中、高职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,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逐渐熟悉行业和企业,毕业时对企业的认同感也大大增强。

  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开发下,正原电气学院重新编制了14本以企业生产为前提的教材,全部融入企业对工艺、技术、研发和品质的要求。

  “佳利电子在嘉兴属于龙头企业,有着行业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我们这里出去的学生,放到同行任何企业都能适应。”佳利电子人力资源部经理李雪萍说。

  教育型企业机制的成型

  “想成为教育型企业的关键,不在于模式的改变,而在于长效机制的形成。”尤源说,“举个例子,如果学生集中一个时间来实训,结束后又出现一段空白期,那么企业的生产计划就会完全打乱,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校企合作学校‘一头热’的原因之一,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有规划、管理、制度的长效机制。”

  目前,作为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的产学研共同体的正原电气学院,合作单位已全面覆盖嘉兴市各个职业院校,每个月都会有30人左右的实训班入驻企业,并形成有序的管理;每一位实训学生,都会有一本实习手册,全面记录学生实习情况;企业每月给每位学生一定的实习补贴以及年度奖学金;此外,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同感,佳利电子还投入100多万元,对实习宿舍进行改造,布置了与学校一样的宿舍环境,并配备了管理员和指导员。

  “从生产、管理到后勤等各个环节,我们都有完整的机制,一个月一批的实训学生过来,我们岗位都已留好,还设立了学生专用生产线,不会打乱我们的生产计划,从车间主任、班组长再到工艺员,每个人都有结对对象,并形成制度。”尤源说,“刚开始的路确实会难走,但全部机制形成后,产学研共同体就像列车上了轨道,始终会向着定好的目的地行驶。”

  如今,在嘉兴市职教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下,在校企以资产为纽带的共同投入中,企业育人积极性得以激发。正原电气学院的教育职能已从点到面,扩展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群,为整个行业培养、输送人才,使企业间原本“互挖墙脚”式的人才无序流动,变成有序输出,优化了人才共培互用的环境。

  “加盟的学校越来越多,佳利电子自然消化不了,”李雪萍说,“但是,我们可以输出给小微企业,用我们的高端设备、技术等资源培养人才,然后为整个行业服务。”

  师资培养放在学生教育之前

  教师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职教师资同样要面临知识结构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。

  正原电气学院成立后,尤源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,把老师们拉到了企业。

  “我亲自面试,了解每位老师的学历背景,研究生做什么方向的课题,了解之后,选择公司匹配度高的高级技术人员做他们的导师,加入企业的研发团队。”尤源说,“只有让老师先了解行业情况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他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。”

  佳利电子以完全开发的态度,拿出“总经理助理”、“总工助理”等位置给教师挂职锻炼,并向教师们开放所有核心技术。挂职锻炼期间,教师需要完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布置的6~8个课题,内容涉及课程改革、科研项目、实验室建设等,不仅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,还培养他们专业建设能力。

  “我们要求老师在半年挂职时间里,要达到工程师、中层管理干部的水平,要懂管理、懂研发、懂生产,最后挂职结束的时候还要公开论证,进行两小时答辩。”尤源说,“这是培养真正的‘双师型’教师,他们进可以当高校老师,出可以任企业管理层。”

  挂职锻炼、学习,让教师们成长很快。2015年,3位从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,来正原电气学院挂职锻炼,其间,他们联合企业工程师主持完成了省科技厅科研项目4项,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,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3项。同时还完成了企业技术攻关12项,发明专利4项,实用新型专利15项,为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0万元。

  两年来,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共派出10名专业教师去正原电气学院挂职锻炼,这些教师在企业都获得了快速成长,同时,他们还带动了企业师傅,提高了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,使他们成为新的教学、科研双达标的“双结构”“双师型”教师。不少专业教师还与企业技术人员延续了项目的研发合作,通过共同技术攻关,加快了企业新技术、新工艺的转化利用周期,实现了企业“软资本”的增长。

  编后

 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,是对现有职业教育机制进行的一场推陈出新的变革。

  校企之间合作利益未有共识、利益契合点不明、现有机制不能适应改革需要,院校育人方向难以与企业人才需求完全匹配等等,都曾是校企合作不能深入进行的主要阻力。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打造的产学研共同体——正原电气学院, 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教育合作模式,通过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,创立了人才联合培养方案,还重点解决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后企业生产可能受到影响等问题。与此同时,真正建立起了一支“进可以当高校老师,出可以任企业管理层”的真正的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。

  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主体,职业教育才能更接地气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。正原电气学院的职教改革实践同时也再次告诉人们,多赢,是校企合作能够深入进行的重要前提。

  正原电气学院,是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主体的一个重要样本,希望他们的破冰实践,能给更多企业及学校以启迪。

  在此,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大力涵养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积极性,不断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改革深入进行,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奠定更坚实的人才基础贡献力量。


尾部